第三百六十一章 规模战 (第1/2页)
整个西伯利亚平原的地上,除了荒芜冰冷的山丘,就是连绵不断的绿树林、红土地、白土地、白树林……
库瓦克地区的景色和斯科勒油田的景色别无二致。平坦的不能再平坦的平原上,点缀着低矮的山丘,像是被长了痱子的巨人坐了一屁股的冰激淋。
乍看之下,或许会觉得这种景色惊艳,但看的多了,只会让人眩晕的想吐。据说西西伯利亚在南北方向的3000公里之间,地形高度差不超过百米,是地球上最平坦的平原。而在苏城看来,原始的平坦简直就是一成不变的代名词。
干燥寒冷和平淡无奇的环境绝不是人类期望的生存环境。除了路程远近之外,这里几乎就像是另一个星球似的。在西伯利亚工作,大约和到月球采矿没什么本质的区别。
苏城站在附近最高的山丘上,环视四周。身后是臃肿的直升飞机和跺脚取暖的胖子,身前只有茫茫的一望无际的平原,茫茫的针叶林,以及茫茫的空气……
活动的只有白云和风卷起的白雪。
一股孤寂感,霎时间笼罩过来。
松嫩平原上的大庆,黄河入海口的胜利油田,在建立之初,也是一样的荒凉,一样的寂寞,一样的痛苦吧。
不似斯科勒油田,没有经过初步勘探的库瓦克地区,根本连丁点的人类活动的足迹都找不到。阿里克塞买下的,其实就是勘探权。只有在期限内勘探出石油,他才能真正的得到这片油田。
如果没有石油,他的勘探权也就没有意义了。无怪乎他竟提出竞速勘探。
无论如何,这片土地已经成为大华实业的台阶。登上台阶,则更上一层楼,落下台阶,就只能看着别人渐行渐远了。
苏城呼出一口白气。几秒钟后,才毅然转身回到直升机上,道:“去机场。我们有许多事要做。”
……
差不多在伊藤信重和李政夫回到国内的同时,苏城也回到了上*浦东的大华总部。
经过两年的建设,此时的浦东隐隐有了国家级开发区的雏形。地产价格节节攀升,许多后世知名的公司,此时都选择购买几亩土地,建一个够用的公司总部。
只有大华实业,购买了上千亩的土地,并将公司大楼掩映在一片绿树环绕中。
沿着黄浦江边而成的大华实业总部,若从空中看去,宛如城市公园一样,绿意盎然,行走其中。还能见到不少的苍天古树。
90年代初的中国,刚刚开始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。即使是城隍庙里的百年古树,也不一定能顺利的活过这十年,被砍伐的普通树木就太多了,以至于苏城要求大华总部进行公园式绿化的时候。建筑商都十分不能理解,倒也降低了许多成本,以至于他们不仅买到了高大的成树,还购入了许多珍贵稀少的乔木,使得大华总部的园林设计变的异常丰富多样。
苏城没有选择回办公室,而是选了一丛漂亮树荫下的凉亭。邀公司高层出来开会。
在树林中开会,也渐渐成了大华的企业文化,甚至有部门提着水果篮子,到草坪上野餐工作的。苏城对此并不反对,因为公司的效率因此提高了不少,也不会出现IBM那样的楼层壁垒。
他还在等人的时候,就看到一队学生,在教授的带领下,研究路边的一排古树。
满脑子西伯利亚的苏城,此时最愿意见到的就是人,毫不犹豫的贴过去,靠在一棵树上,听他们说话。
就见教授手舞足蹈,感叹道:“大家见到的这一排落叶乔木,就是咱们国家特产的珍贵树种,水杉。它是杉属现存的唯一一种了。它的特点呢,就是小枝对生,叶羽交互,树形优美,是非常漂亮的园林绿化树种。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水杉林在湖*北,嗯,是广华寺的水杉公园。大华的水杉树,是从拆迁的老政府大院里移植过来的,由咱们学校帮忙栽种,最终60余棵树全部成活,嗯,非常的不容易……”
顿了一下,又听教授道:“水杉呢,是1975年,咱们国家农业部确定的14种珍贵树种之一,严禁砍伐,只有特殊需要,才要报林业部批准,就像是这次的拆迁一样,所以说,直径20公分以上的水杉,以后要想在上海市见到,就只能到大华的总部来……咱们接下去看红枫……唉,咱们市里有不少好树都因为拆迁,移植了过来,再过几年,他们就知道后悔了。”
此时最受欢迎的建筑,是在一片平坦的水泥地上,建起一圈六七**层的无电梯多层,中间围一块水泥空地,然后在楼与楼之间敷设绿草,若是再能沿着路面做一圈的万年青,那就已经是最佳绿化小区了,购买者主要关心的不是车库和楼间距,而是有没有自行车棚,离公交站近不近。
很少有开发商,会耐着性子将开发范围内的树木挖出来……推土机一口气铲平是最省钱的法子。后世的开发商也不是良心发现或者绿色袭胸了,只是因为树木能卖钱了,比工人的人工还值钱了,他们才会尽可能的挖树乃至于买树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